主页技术键击动态识别

键击动态识别

键击动态识别也属于行为识别系统。据说每个人在键盘上的击键模式是不一样的。在1895年,有人对电报员进行观察后发现,每个电报员转写点划都有自己的特点。电脑使用者在键盘上工作的时候,在没有主观意愿和未加注意的情况下,生物统计数据就可能被电脑采集,这里采集的特征是:键击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键击动作所用时间、节奏、各次连续键击动作的速度,此外还有所谓的修补行为、键的选择(特别是选择左边的还是右边的转换键与别的键相结合)以及输入错误时的修改行为,修补时第二次键击发生在第一次敲击的健还未完全松开的时候。键击识别系统根据所用文字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事先规定的固定文字,另一种方法中每次识别时使用不同的文字。个体化过程大都很费事,因为这时输入的文字量要超过以后识别时所用文字量的35到45倍。

使用十个手指敲击键盘的人所能提供的生物统计数据比只用两个手指的人要丰富得多,使用者击键越熟练,识别效果就越好。键击动态识别最典型的方法是神经网络法和径向基础功能网络法。通过特定的硬件或软件可以轻而易举地骗过系统。识别的时候,用软件从键盘上读取并且存储键击动态,用专门的程序将记录写入键盘缓冲存储器或将击键动作传入操作系统。

另外一种办法是用硬件监听键盘,在键盘和PC之间连结一个电子模块,它或者把键击动态通过无线电发送给一个接收器,或者将之存入一个闪存存储器。识别的时候,由硬件模块播放键击的连续动作,监听键盘的仪器市场上早就有卖了。

键击动作不具有唯一性,但如果使用者连续击键时间足够长,还是可以用于识别的,对于有些受检者,有必要要求他们在识别的时候击键达到一定的数量。